导读
根据《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其它相关政策规定,自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正式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应该及时为其办理社保参保登记,然后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因各种原因导致社保断缴和长期欠缴的并不占少数。其中,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若参保关系“中断”,便需要及时进行补缴,以确保缴费年限能够叠加计算。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情形之下社保才允许补缴呢?若中断的时间比较长,站在职工自身的角度出发,又该如何补救呢?到退休年龄时,社保未缴满15年或20年,究竟该咋处理呢?
接下来,本篇内容将详细围绕上述这几项问题展开介绍,希望广大参保职工对政策加以了解。
社保中断后,可以补缴吗?
在现实生活当中,导致社保中断的原因相对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不再一一进行赘述,而是跟大家一起讨论在哪几种社保中断的情形下,咱们作为参保职工能够通过补缴的措施来挽救。
第①种情形:从原单位离职,暂时未找到新工作,社保中断能不能补缴?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职工A于2025年4月份从原单位离职了,并办理了社保中断,但直到8月份他还没有找到新工作,即社保已经暂时停缴了4个月。那么问题便是,该职工A这4个月的社保中断期还能不能再补缴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只有在单位就业期间出现的应缴未缴的社保费用,才能够补缴。也就是说,若职工在社保中断的期限内迟迟没有找到新工作,那么后续即便找到新单位,也只能保留中断记录。
第②种情形:正常就职期间社保断缴,能不能补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处于正常的劳动关系期间,若因为单位的原因导致职工的社保断缴,或者没有及时、足额缴费,那么按照政策规定,职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用并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单位原因造成的中断,职工无法补缴。
第③种情形:以个人身份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断缴,能不能补缴?
现阶段,国家允许未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社保,且自2025年起政策层面全面取消了户籍限制。不过,由于灵活就业人员需要由其个人承担全部的社保费用,若中途断缴,则国家规定不允许其事后补缴,但是缓缴等特殊情形需除外。
社保未缴满15年或20年,2025年新规下全都这样处理
根据国家的最新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改革与弹性退休制度已经同步落地实施。其中,《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满最低缴费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来达到退休年份对应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求,然后再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
①按年补缴
实践当中,若职工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距离最低缴费年限的政策规定还有几年的时间(一般是3年及以内),可以采取按年补缴的办法,然后实际退休年龄向后顺延且需要达到改革之后的最低缴费年限规定,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
②一次性缴费
哪些人可以通过一次性缴费的办法来补救呢?具体符合条件的群体可以参考下图所示:
③延迟退休
根据《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我们可以得知,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职工可以选择弹性提前或者弹性延迟退休,提前或延迟的时间最长均不超过3年。而且,在2030年之前,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而自2030年1月1日起,最低缴费年限将每年提高6个月,用10年的时间逐步延迟到20年,即2039年及之后退休的职工,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最低便需要达到20年。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若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满最低缴费年限(不超过3年),还可以选择弹性延迟退休。
④转为居民社保
若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距离最低缴费年限的政策规定还有很长的时间,且自身的工作性质不稳定、收入水平又相对较低,那么还可以考虑转为居民社保,享受最基础的社会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随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广大企事业单位职工来讲,若在实际生活当中遇到了社保断缴或缴费年限不足的问题,笔者的建议是务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对应的补救措施。而且,上文当中所提到的诸多情形,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政策层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妨第一时间咨询当地的人社部门,确保自身能够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
盈昌配资-盈昌配资官网-中国股票配资网-配资投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