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舍弃,才能活得洒脱
万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漫步云端而世事无所牵挂,这般情境是否令你心驰神往?世事因缘,聚散无常,因此佛教大师常劝诫人们:“唯有放下,方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一个人若能不为虚妄所动,不被功名利禄所诱惑,不因得意而忘形,方能体悟自己的真正本性,洞见本来的自我。
禅宗主张,唯有放下一切受物理和环境影响的事物,人方能获得真正的逍遥自在。之所以大多数人难以达到如此洒脱的境界,根源在于无法舍弃已有的牵绊。
相传,在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为黑指的婆罗门前来求法。他手捧两个花瓶,意欲献给佛陀。然而,佛陀并未立即为他开示,而是简洁地对他说:“放下!”
黑指谦卑有礼地弯腰,将左手中的花瓶轻轻放在地上,再次向佛陀虚心请教。然而,佛陀依旧面不改色,平静地对他说:“放下!”
黑指略作思索,又将右手所持的花瓶缓缓放下。不等他开口,佛陀依旧淡然道:“放下!”
此时,黑指婆罗门终于按捺不住,满心疑惑地问道:“如今,我已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不知您究竟要我放下的是何物?”
展开剩余67%佛陀曾言:“自始至终,我未曾要求你放下手中的花瓶,我所期望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唯有将这些彻底放下,乃至自我亦放下,方能从尘世的种种束缚中获得解脱。”
佛陀所言的“放下”,听似简单,实则艰难。一旦拥有功名,便难以割舍;一旦握有金钱,便难以放手;一旦陷入爱情,便难以释怀。所谓“放不下”,实则源于“舍不得”。
当权势在握,便会竭力紧握不放;当金钱充裕,随心所欲地挥霍,享受奢华生活,自然希望财富越多越好,非但难以舍弃,反而会竭力聚敛。
事实上,有得必有失,所得越多,所失亦越多。然而,人生诱惑繁多,洞察名利背后的真正得失实属不易。我们目光所及,仅是所得,却忽视所失;仅见表面的辉煌,却不知失去的珍贵。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我们忘记了欲望的无穷尽,也忘记了失去的永不复返。身体上的负担,心灵上的重压,又岂止是手中的两只花瓶所能比拟?
一位中年人向禅师求教,禅师递给他一个篓子,示意他背在肩上,然后指着一条崎岖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迈出一步,就弯腰捡起一粒石子放入篓中,体会一下你的感受。”
中年人依言而行,随着篓子里的石子逐渐增多,禅师询问他一路走来的体会。他答道:“感觉越来越沉重。”
禅师缓缓说道:“每个人降临世间时,都肩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从生活中拾取一些东西放入其中,因此才会感到越来越累。”
中年人追问:“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生活的负担呢?”
禅师反诘道:“你是否愿意放弃名声、财富、家庭、事业和朋友呢?”
那人沉默不语,无法作答。
面对禅师的追问,中年人无言以对。一方面,他不愿舍弃任何东西;另一方面,却又感到沉重和疲惫。既渴望活得轻松,又想拥有一切,这正是人心的贪婪。即使无法舍弃名声、财富、家庭、事业和朋友,至少可以做到放下对名声的执着,抛却对财富的占有欲,释怀家庭中的牵绊烦恼,不再在意事业的成败,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舍弃自私。
人们参禅,总是期望有所收获,但法师常告诫修行者:“你来这里,并非我们要给予你什么,而是希望你放下许多东西。在这里听到的一切,不应成为你的负担。不要执着,应当放下。若不放下,不舍弃,负担沉重,便会痛苦。”禅修的目的不在于得到,而在于学会舍得。学会舍弃,学会剪除生活中多余的枝叶,才能使心灵获得解脱,让自己活得洒脱,不被名利成败所累,身心自在。
发布于:江苏省盈昌配资-盈昌配资官网-中国股票配资网-配资投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